山东有座宝藏小城,低调有内涵!起源于公元前的一场“高峰论坛”
对文登这座千年古县而言,悠悠历史便要从召文台的这一页开始读起,在这里读懂文登的由来,读懂“文登学”文化的源远流长。
01.
读懂千年古县从何而来
清光绪《文登县志·召文台记》载:“山上有台,高丈余,广倍之,北为屋三楹,为游人憩息之所。额曰:古召文台。书法苍劲,年代莫可考矣……”
公元前221年,横扫六合的秦始皇何等英雄意气!
三年后,秦皇巡狩天下,他所求之事,不只是长生不老,还有海晏河清,万世太平。
东巡至文登山,这位帝王要让天下百姓看见大秦之光,要让世间宵小再无忤逆之心,他在这里召集天下文人,议的不只是治国大计,合的却是天下民心。
或者是秦皇兴之所至,偶然为之,也或许这里就曾是帝王行宫。千百年来,这座籍籍无名的山头被人称作“文登山”,后世累建的亭台楼阁被誉为“召文台”,无数文人志士到这里探寻“秦代遗踪”。
公元568年(北齐天统四年),文登置县,取“文士登山”之意,“文登”由此得名。
当时的登州府管辖范围包括蓬莱、栖霞、招远、莱阳、文登等9县,可见召文台名声之大。
召文台周围还曾植有古银杏树,“三树夹台侍立,霜皮如铁,黛色参天,似数千年,不胜盛衰兴废之感云。”
可惜的是,最早的召文台始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抗日战争时期银杏树连同古召文台,都毁于战火之中。
如今我们所见的召文台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原古迹点新建,为一组仿秦建筑群,采河北玉石以雕栏,取福建之琉璃而建瓴,移昆嵛山之银杏而植之,整体建筑规模庞大,气势蓬勃,再度成为文登标志性建筑之一。
无论昔年的召文台是否还在,在每一位文登人心中,都有一座屹立不倒的召文台——这是一座承载千年文运的精神砥柱,是耕读传家、厚德载物的君子之风,是不甘屈辱、奋起抗争的革命烈火,是改革发展、冲锋向前的飞扬旗帜。
02.
观文山毓岫
寻找历史留下的印记
召文台所在的公园叫
文山公园
,若从南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墙,将秦始皇东巡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壁画正中始皇横展双臂,左手举杯,右手指向,祥云当胸升腾,文臣武将分列左右,宫女妃嫔载歌载舞;壁画下半部分是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将帅侯王于战车中指点江山、运筹帷幄。
牌坊正面额曰“秦代遗踪”,并有对联一副——“黔首知书田夫晒字昆嵛佳话至今传,祖龙驻跸文士登山古县得名自昔始”,为现代我国著名学者于植元所书。
沿着石阶往上走,左侧是名为“文星石”的奇石,文星石所在亭内绿梁红柱,画作连环,古色古香,“访友图”“昆嵛山水”“柳绿荷香”“天外飞石”等水墨国画意境空明,清幽淡远,栩栩如生。
有人说,“它定是天外来客吧?若不是文曲星下凡到此,古往今来怎会有那么多雅士出在此地,那么多名篇歌咏此间呢?”也许是吧。
抚摸着文星石斑驳粗粝的质感,仿佛是历史的留痕,周遭已不见昔日的庙堂,一侧的白玉兰开得正灿,纯白的花瓣在春风里微微轻拂,诉说着岁月的静好。
隐约之中似有晨钟暮鼓之声响起,那钟声仿佛响彻千年时光,在千年之后仍旧给后人以无尽的力量。
03.
品文登学
遥想百位进士出此乡
迎着春风,拾级而上,“文登名士馆”出现在眼前。
心灯高擎,一眼千年;举目移步,俯仰万里。走进文登名士馆,才知道什么是广博文登,人文蔚然。
古往今来,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闪耀着文登千年文脉的光辉,一代代文登学子以自己杰出的贡献在不同层面的历史上写下了华彩的篇章。
“文登学”犹如一条绵延不息的长河,滋养着一方水土,培育了无数先贤,沉淀出山岳般厚重的底气和自信,也应证了牌匾上的那句“文城胜武城”。
如今,在这天朗气清的春日里,再一次登上召文台,再一次走进文山公园,在市中心的高点俯瞰熟悉的这座城,这座从千年历史中走来的城。
打卡攻略
文山公园
打卡地址:(点击可查看导航)打卡点:召文台、文星石亭、名士馆、钟楼打卡贴士:文山公园有古建,喜欢汉服的小姐姐可穿汉服打卡,超出片;公园内台阶偏多,建议穿平底鞋游玩;公园门口有自动售货机,可以扫码买水。交通攻略:可直接导航自驾前往;从威海市区乘坐威海-文登城际快线1号线,转成文登公交3路、7路、2路北行线均可抵达。开放时间:全年全天开放
1.羲仲、秦始皇、王重阳、戚继光相继“打卡”的小城,究竟好在哪?
编辑丨胡杨 殷龙娇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侵权必究!